长江是连通我国东西向交通的大动脉,
在这条“黄金水道”上,
千帆竞渡,百舸争流。
在航运繁忙的三峡坝区,
每年约有14万艘待闸船舶,
平均待闸时间在44小时以上。
停靠期间船舶柴油发电排放物,
对坝区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在三峡库区岸边的码头上,
竖立着一排充电“插座”——岸电充电桩,
用于为等候通行的船舶供电。
相比传统的燃油发电,
也免去了柴油机的轰鸣声,
让船员能睡上个安稳觉。
最重要的是,
“以电代油”大幅度减少了
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噪音污染。
这样先进的岸电
将在宜昌实现港口全覆盖!
港口岸电全覆盖
7月5日,记者从全市港口岸电全覆盖现场推进会上获悉,今年12月31日前,宜昌将完成全市71家经营性码头 (危险品码头除外) 规范性港口岸电设施建设,实现港口岸电全覆盖。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大力推广绿色岸电,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先后推动宜昌市完成29个港口码头岸电改造,供电容量达到3.19万千伏安,年用电量近500万千瓦时,相当于替代燃油1062.5吨,减少各类气体排放物3000多吨,港口周边和长江水域环境得到大幅提升,岸电治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全面推广到位后,宜昌岸电年用电量将达到2380万千瓦时,减少各类气体排放物1.5万吨,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巨大。
长江岸电推广领域率先破题
宜昌船舶停靠点涉及到坝区锚地、江心锚地、沿江码头、旅游港口等多种类型,岸电接入需求多元、形态多样、技术难度大,标本意义突出。
目前全国内河沿江推广岸电没有成熟的模式和统一标准,国网宜昌供电公司在长江岸电推广领域率先破题,在推出“游轮码头专变岸电、待闸锚地公变岸电、趸船码头低压岸电”三种典型方式之后,推出港口扫码岸电模式。
接下来,国家电网公司将加快解决三峡坝区锚地因季节性水位落差带来的接电难题、坝下江心锚地岸电接入等技术难题,总结三峡坝区岸电建设经验,推动绿色岸电向长江全流域覆盖,守护一江清水向东流。
港口岸电全覆盖
在这71个码头就能看到
岸电充电桩
为过往船只提供清洁能源了
未进行受电设施建造的宜昌籍船舶
不得通过船舶检验。
宜昌市71家经营性码头岸电建设任务表
来源 :综合三峡日报微信、中国日报
编辑:头条君